設計-傳感器的功能特性-供應[韋克威]
在可靠性技術工作中,人們總結出一條重要規律:產品的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生產出來的、使用和管理出來的。這同時也告訴人們:產品的可靠性首先是設計出來的。
一般產品的功能特性在設計階段就確定下來了,可靠性也是如此。設計階段確定的可靠性目標值稱為計算可靠性。產品的結構、選材和元器件本身決定了產品的固有可靠性。但產品在制造、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會使設計的固有可靠性下降。因此,產品越復雜,設計時就要規定更高的可靠性,才能達到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要求。如果在設計時留下不可靠隱患,在產品制成后就很難彌補,這樣引起的故障損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大量的重大事故案例分析表明:由于設計時可靠性考慮不充分,從而釀成了慘重的事故。因此,自20世紀50年代可靠性工程開始成為新興科學以來,可靠性設計就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典型的可靠性設計程序
首先是明確可靠性指標,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應與產品的功能、性能一起被確定。 可靠性指標應符合產品的特點,它可以是單一的可靠性特征值,也可以由多個可靠性特征值構成的可靠性指標體系。確定產品可靠性指標以后的可靠性設計程序依次是: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可靠性分配;可靠性分析;可靠性預測;可靠性設計和評審;試制品的可靠性試驗和最終的改進設計。
2.可靠性設計原則
首先要盡量簡單,元件少、結構簡單、工藝簡單、使用簡單、維修簡單。其次是技術上成熟,選用合乎標準的原材料和元件,采用保守的設計方案。對于看似先進但不夠成熟的產品或技術應持慎重態度。采用局部失效不致對全局造成嚴重后果和預測可靠性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