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2021-10-21
韋克威科技
俄羅斯海軍的發展前景
各個歷史時期(俄羅斯帝國、前蘇聯、現在的俄聯邦)俄羅斯海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地理因素。
俄羅斯擁有四大艦隊和一個區艦隊,戰爭爆發時,卻可能被完全割裂。過去正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趨勢日趨明顯,因為現在的戰斗行動瞬息萬變。前蘇聯時期,主要通過擁有華約盟友、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可以保持強大的海軍,部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這一任務卻顯得愈發艱難:需要謹慎地使用非常有限的經濟資源。正在建造22160型巡邏艦,但戰斗中其現實價值幾乎為零。也在建造23550型破冰巡邏艦:兩艘給海軍,一艘給聯邦安全總局邊防局。顯然,上述艦艇的現實戰斗價值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上面配備什么武器?當然,可以配備“口徑”巡航導彈,但這絕對稱不上戰斗艦艇。聯邦安全總局邊防局擁有上述艦艇合情合理,但海軍要它們有何用?而且會消耗預算,占用造船臺的位置,要定期進行技術維護。20385型輕護艦及其最新版本20380型的“屏障”雷達問題嚴重。需要提到09851/09852/09853型核潛艇。媒體認為,這是專用核潛艇,應成為“波塞冬”核魚雷的載艇。“波塞冬”尚未通過試驗,標準載艇一次也沒有發射過,卻要為其建造3艘(!)核潛艇。公正地講,專用核潛艇確實需要更新。目前海軍編成中僅有一艘專用潛艇— BS-64“莫斯科郊外”號。可能,一艘在建的核潛艇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最后,20386型輕護艦,很可能是處于試驗艦艇狀態的唯一版本。22160型輕護艦、23550型破冰巡邏艦和專用核潛艇理論上可能是正確的,但問題是,遂行個別任務的確不錯,但卻無法完成主要任務— 在海戰中取勝。如果說近年來水面艦艇、潛艇取得了一定進展,海軍航空兵更新卻非常緩慢,大部分領域甚至裹足不前。近十年海軍航空兵只獲得了22架蘇-30SM、24架米格-29K/KUB和8架伊爾-38N。卻沒有收到任何一架預警機或預警直升機,一架電子對抗飛機,一架新型反潛機或反潛直升機。目前反艦導彈的目標指示問題非常突出。據媒體報道,只有伊爾-38N能夠發現距離320千米的水面目標并發送目標指示。但是媒體從未報道過,演習中使用伊爾-38N引導反艦導彈。同時“藤蔓”天基目標指示系統并未做好使用準備,據有關消息,預計10年后才能形成戰備能力……這樣一來,俄羅斯海軍僅擁有2架卡-31預警直升機和8架伊爾-38N,理論上可以為反艦導彈提供目標指示。以現在的預算和工業能力,在黑海應避免不弱于土耳其;在波羅的海沒什么說的,那里有德國強大的海軍;遠東,日本海上自衛隊。因此,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形成一個強大的海軍鐵拳,而在其余方向上合理足夠即可。答案顯而易見:這里有海軍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即千島群島,還有堪察加和楚科奇,這些廣袤的地區沒有鐵路,甚至沒有正常的公路。補給大部分要通過海上完成。如果俄羅斯想控制這一地區,必須奪取鄂霍茨克海的制海權。即使俄羅斯不想因北方四島與日本爆發沖突,但遠東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掩護戰略導彈核潛艇。這種情況下能夠確保核潛艇向美國領土發射導彈嗎?很難準確預測,但是加強太平洋艦隊,將提高完成戰斗任務的概率。當然,可以通過其他艦隊加強太平洋艦隊。但近期未來只能通過從黑海、波羅的海,甚至部分從北方艦隊調動水面艦艇、潛艇來實現。在波羅的海與北約爆發沖突時,波羅的海艦隊難有作為。這里保持大型水面艦艇意義不大,將輕易、迅速被擊沉。黑海方向上情況大致類似:俄羅斯現實的敵人只有烏克蘭。對付它,考慮到“舞會”、“堡壘”岸防導彈系統和航空兵的能力,只需導彈艇、反潛艇和幾艘潛艇即可。而且里海區艦隊可以馳援黑海艦隊,不久前已經演練過從里海向黑海調動艦艇。理想情況下俄羅斯可以在太平洋擁有約30艘大型水面艦艇和核潛艇,15艘柴電潛艇。當然,日本海上自衛隊十分強大。然而如果進一步發展海軍航空兵,在遠東部署岸防導彈系統,解決目標指示問題,部署專用戰斗部的“口徑”巡航導彈,日本所有重要機場完全可以處于俄軍有效打擊范圍之內。這種情況下,與日本爆發沖突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充分做好戰爭準備反而能夠避免戰爭……當然,龐大的艦隊駐泊遠東需要解決諸多問題:保障軍人足夠舒適的居住條件,艦隊的油料、彈藥補給,讓艦艇維修企業做好準備,必要時形成補充能力。然而應該明白,實現這一切要加大對遠東的經濟投入,為數千人創造就業崗位,改善后勤。這將十分有利于地區的發展。談一下航母問題。“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的駐泊地應該在遠東。如果我們看一下如何組織對千島群島的空中掩護,就會發現,它處于大部分當地空軍基地航空兵的有效區之外。從沃茲德維任卡、尼科拉耶夫卡和中烏格洛沃到千島群島約為1200千米。蘇-34無法在這一距離上展開行動,因為其作戰半徑僅有1100千米。對于蘇-30SM和蘇-35S,1200千米幾乎到達極限,它們的作戰半徑約1500千米。更不要說堪察加半島上的葉利佐沃,那里距千島群島約1370千米,這是米格-31的極限。只能從蘇維埃港附近的卡緬內魯切伊空軍基地(距離約720千米)或擇捉島上的“亞斯內”機場對千島群島實施比較有效的空中掩護。應該說,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條件更加優越,這在地圖上一目了然。毫無疑問,只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捉襟見肘:小型航空隊,老舊的艦載機。但日本海上自衛隊畢竟不是美國海軍。日本近期可能換裝幾艘直升機航母,可以搭載F-35B。毫無疑問,在遠東建立強大艦隊的構想未必會得到認可。四大艦隊的領導都會向國防部證明自己的能力,并積極爭取自身的利益。只能寄希望于,一旦在遠東爆發戰爭,俄羅斯海軍領導應該擁有具體的戰略計劃。1. 改進、發展遠東的基礎設施,使太平洋艦隊必要時能夠接收其他艦隊的艦艇,包括航母。2. 復興海軍航空兵。這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首先,研制新型反潛機或大大升級現有反潛機。為海軍研制預警機比較困難,但必須解決。恢復海軍的導彈航空兵。顯然,圖-22M3M未必會獲得發展,狀態令人滿意的戰機數量很少。因此現在應對蘇-30SM寄以厚望,這將是海軍航空兵的不二之選。蘇-30SM可以發射“縞瑪瑙”或“布拉莫斯”(之前媒體報道過國防部可能采購上述導彈)。如果談到海軍航空兵中蘇-30SM的數量,目前約22架,還定購了21架。顯然,對海軍航空兵而言,這一數量遠遠不夠。合理的數量應達到150架,至少是100架。3. 研制新型反潛輕護艦或反潛艇,以取代前蘇聯的1124和1331型反潛艇。4. 解決魚雷落后的問題。目前俄海軍僅裝備老舊魚雷。今天已知,2023年前將采購73枚UET-1魚雷,毫無疑問,比老式的USET-80好,但性能與國外同類魚雷相比,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然而這已經是俄羅斯目前最好的533毫米口徑魚雷,需要加快生產、采購。近幾年關于“物理學家”/“物理學家-2”沒有公開的報道。鑒于近期媒體正在熱議新武器的列裝,可以得出結論,上述新魚雷沒有大量生產,何時列裝,不得而知。5. 升級艦載機。米格-29K,當然不是最先進的艦載機,但是通過升級(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哪怕是無源相控陣雷達,類似于“希比內山”的電子對抗系統),完全可以達到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水平。這里可以借鑒法國的經驗:使用“陣風”作為艦載機,盡管沒有“隱身”機體,但仍然是十分危險、先進的戰機。應該明白,俄羅斯海軍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新型艦載機,因此應盡可能利用現有的米格-29K平臺。由于蘇-33已經老舊、落后,米格-29K應該取而代之。6. 應該恢復軍用機場網,掩護北方四島。在南薩哈林“科爾薩科夫”機場完全可以修建新的跑道,也應研究恢復擇捉島上的“布列韋斯特尼克”機場。7. 升級反水雷兵力。據媒體報道,目前俄海軍編成中僅有2艘12660型掃雷艦,能夠清除美國海軍的Captor水魚雷。很快12700型“紫翠玉”級掃雷艦也能排除水雷。目前僅定購了9艘,其中今天為四大艦隊總共才建造了6艘。8. 在遠東部署“口徑”巡航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這樣日本的戰略目標(機場、油料基地、彈藥庫)才能處于俄軍有效的打擊范圍之內。9. 需要擯棄令人置疑的22160、23550型巡邏艦,集中精力建造成熟的方案:22350型護衛艦,20380型輕護艦,22800型導彈艇,885M型“亞森-M”級核潛艇,12700型“紫翠玉”級掃雷艦。也許讀者發現,上述總結中很少提及航母。這是正確的,因為研制先進的航母至少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且不僅是航母,還要發展艦載航空兵各個要素:預警機,電子對抗飛機,反潛直升機,為艦載機研制彈射器。俄“軍事評論”文章認為,航母在遠東大有作為,但存在上面已經提及的關鍵任務。現在工業部門應集中精力為海軍建造水面艦艇、潛艇,研制先進的魚雷、反水雷裝備,恢復海軍航空兵,復興遠東的機場。如果我們明確了海軍的具體任務(本文主要指在遠東與日本進行對抗),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對海軍目前正在建造的艦艇做出評估:這種情況下需要22160型巡邏艦嗎?不需要。在遠東難有作為。需要23550型巡邏破冰艦嗎?不需要—— 這里沒有任務。然而卻需要工業成熟的方案,可以大量建造,至少獲得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數量優勢。當然,實現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完全對等比較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日本是一個島國。海上自衛隊是自衛隊的主要構成之一。此外,日本可以接觸最先進的軍事技術,與西方開展積極合作。俄羅斯的能力顯然要弱一些。然而做好抗擊侵略者的準備,堅決運用現有的裝備可以保衛自己的領土:強大的艦隊,航空兵,遠程巡航導彈,岸防導彈—— 所有這一切可以大大降低爆發沖突的概率,讓和平充滿希望。
來源:海洋防務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