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2021-12-03
韋克威科技
只生產一架的安-255運輸機
安-225巨型運輸機為何只生產了1架(其實不止一架,還有另外一架只造了機體沒全部造完),它真的是一款“不成功”的機型嗎?絕對不是,安-225巨型運輸機只造了1架,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高度特化的機型,是用來運輸“暴風雪”航天飛機的。畢竟,使用大型飛機背負式運載航天飛機,這也不是蘇聯的首創,當年美國人就這么干過,為此改裝了1架波音747大型客機,在機身背部增加了相關的連接機構等,由于航天飛機位于機身背部,對飛機的垂尾舵效影響較大,因此航天飛機運輸機將原本的十字尾翼改成了H型尾翼,安-225也同樣沿用了這一設計。這種航天飛機運輸機的任務也非常簡單,就是將航天飛機從制造廠運輸到發射場,或者從著陸場運輸到發射場去,比如美國的航天飛機,發射場在佛羅里達的卡納維拉爾角,著陸場卻在加利福尼亞的愛德華茲基地,要把落地的航天飛機從美西運到美東,平板車肯定是不現實的,船運也不好使,只能使用大型飛機馱著航天飛機一路飛過去;蘇聯也一樣,雖然“暴風雪”航天飛機的起飛和著陸都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但是它的制造卻是在莫斯科郊外的土希諾航空工廠制造的,必須使用安-225才能把它從莫斯科運到哈薩克斯坦來。因此,說到底,安-225這種飛機,在蘇聯運輸機的譜系中,是一個非常特殊也非常特化的型別,不同于安-12,伊爾-76,安-22和安-124,而是一個“不入三界內”的型號,這也決定了它不會造多少架,畢竟蘇聯當時規劃的航天飛機也就5架,跟美國一樣多,安-225能造個2架,主備1架、備份1架就完全足夠了,畢竟哪有那么多航天飛機給它運呢?也就是在蘇聯解體后,安-225沒了航天飛機運輸任務,才“有幸”客串了一把大型運輸機的職責,同時由于這架飛機的設計本來就非常特化,對飛行區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實際上飛的次數不多,除了運輸超大尺寸組件,還沒有安東諾夫的另外一種型號的飛機安-124“魯斯蘭”受歡迎。但是,這種情況說到底,跟安-225本身沒有關系,畢竟安-225本來就是為了運輸航天飛機而設計的,它能夠完成運輸航天飛機的任務,對于該型裝備來說,它的設計就是成功的。至于蘇聯解體后承擔常規運輸任務時出現的經濟性不佳等問題,最多說明安-225設計過于特化,通用性和兼用性不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