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機中的土豪機F15E
美國空軍先開發了昂貴強悍的F15A戰斗機,純粹用來打空戰。在空中優勢有了很強的保證以后,才開發了廉價的F16,用來對地攻擊。然后F15和F16高低搭配。高在前低在后。之后F15A升級到F15C,是美國空軍長期的空戰主力。同時還有F15B、D雙座型教練機。 再往后又開發F15E。因為F15E應該是業余愛好者中最被低估了的戰機,沒有之一。現在,非隱身機里面,或者多用途戰斗機里面,殲16和F15E最強。蘇35、蘇30、陣風、大黃蜂......都得往后排。包括F15C。蘇34更不用提了。 F15A、C是單座機,一名駕駛員專心空戰。F15B、D是雙座,負責培訓。F15E也是雙座,但它和B、D的雙座不是一回事。F15B、D、E的兩名飛行員前后座,也就是常說的串列雙座。B、D后座是飛行教官。E的后座是武器操作員。F15E前面的飛行員開飛機,后面的飛行員使用武器。這樣布局分工和蘇34、蘇30、殲16是一模一樣的。 蘇34是戰斗轟炸機,蘇30、殲16是多用途戰斗機。那么F15E是什么飛機,就成了問題。很多人把F15E算成戰斗轟炸機,和蘇34一伙。
這不對。 F15E在美軍正式的稱呼是:雙重任務戰斗機。戰斗機和轟炸機是兩個大門類。戰斗機打空戰,轟炸機打地面海面目標。戰斗機空戰能力比轟炸機強,在空中比轟炸機速度快、更靈活。雷達、武器都適合空戰。轟炸機空戰能力弱,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強。 戰斗轟炸機,從定義上能看出來,本質上是轟炸機。有一定的空戰能力。但再有空戰能力,它也還是轟炸機,怎么都比不上戰斗機。充其量是空戰能力比其他轟炸機強。多用途戰斗機,從定義上能看出來,本質上是戰斗機。也有一定的轟炸能力。打空戰,多用途戰斗機碾壓戰斗轟炸機。因為是戰斗機打轟炸機。多用途戰斗機的轟炸能力也不比戰斗轟炸機弱。所以多用途戰斗機比戰斗轟炸機要強很多。F15E是雙重任務戰斗機。從定義上看,它是:戰斗機??諔鹉芰軓?。雙重任務,既能空戰也能轟炸。很明顯,雙重任務戰斗機和多用途戰斗機是一家,和戰斗轟炸機不是一家。之前我一直把F15E和殲16、蘇30算一類。所以也有必要解釋。F15E到底算什么機,想顯得專業就說是:雙重任務戰斗機。這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圖省事,方便對比,F15E算多用途戰斗機。說是戰斗轟炸機肯定不對。美軍最早提出了雙重任務的概念,蘇俄覺得這條路不錯,也跟著搞,蘇30做出來了也叫雙重任務戰斗機不太好意思。換個詞,多用途。你雙重任務,我多用途,還是比你厲害。蘇30的多用途,一方面是要空戰,一方面是要轟炸,其實就是雙重任務。
F15E雙用途戰斗機還是戰斗機,強調打空戰。它的定位是:既能打空戰,也能對地轟炸。但還有一點,當年美國空軍對F15E的要求是在空戰中能擊敗所有對手,同時還能轟炸。從美軍的雙重任務“戰斗機”的定義上看,從要求空戰的強大能力上看,F15E都是戰斗機,不是轟炸機,不是戰斗轟炸機。戰斗轟炸機美國以前有:F111。這個概念、機種,美國是現成的。如果美國把F15E當成轟炸機用,當成轟炸機來要求,直接叫戰斗轟炸機就好了,沒必要發明個雙重任務的新概念。F15A是純制空戰機,號稱沒有一磅重量用于對地攻擊。因為想獲得對地攻擊的能力,得增加相應的設備。這些設備會增加飛機的重量,影響速度、機動性、航程,影響爆發力,導致空戰能力下降。而這些設備對空戰又沒有任何幫助。F15A是沒有任何多余的負擔,純打空戰的飛機,飛機實力的100%全在空戰上,空戰能力自然強。但F15E增加后座,增加一個人,增加了對地轟炸的設備,增重很多。必然要影響飛機的空戰能力。所以最好的純制空型戰機,都得是單座。一個人,一套座椅,一套顯示器,飛機的氣動外形也更優越。當然F15E是既要增加轟炸的能力,又不能降低空戰能力,要求是相當的高。問題也好解決:加錢!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用最強的發動機,兩臺,最強的雷達、最先進的電子設備、最先進的頭盔...... F15A本來就是美國空軍的高端機,不計成本追求最強戰斗力,已經是世界最貴了,連美國人自己都嫌貴。F15E是又上了半格,更貴了。所以F15E系列一直是世界戰斗機家族最貴的。曾經短暫的被F22超越。后來F22停產,F15E還是世界第一貴。現在最新款F15EX單價1.5億美元,F35單價才8000萬美元。很多人覺得這個價格離譜,理解不了,然后又引申出各種奇思妙想:美國人吃回扣、為了養活軍工......其實上個世紀90年代初,F15E的單價就得4000萬美元以上。到現在30年,美元通貨膨脹了5倍,折合成現在價格是2億美元。F15EX在F15E上有很大的升級,價格1.5億,已經很便宜很良心了。不是F15EX貴,而是F15E系列,一直就是最貴戰機。F22停產的時候單價也是1.5億美元。這個價格是美國空軍只買了180多架造成的。如果不停產,繼續買,裝備400架、600架,F22的單價必然要降。降到1-1.2億美元是個合理價位。要是F22繼續生產,F15E系列,會比F22還得貴。這里的問題也說過好幾次了,說F22太貴,連美軍都裝備不起,純粹是騙傻子的,跟F15E比比,F22不貴。買1.5億美元的F15EX咋不嫌貴呢?F22的1.5億,是180架產量造成的,要是買400架,就是1.2億,更不貴了。 F15A、C,蘇27、蘇35、殲11是雙發重型制空戰斗機一脈,然后分出F15E、蘇30、殲16一個旁支。他們是一家。還有誰?單座殲20和雙座殲20!
F15也得分兩個大分支:
美軍自己的F15C,日本的F15J是F15A一系。
以色列的F15I、沙特的F15S、新加坡的F15SG、韓國的F15K以及最新的F15EX是美軍自己的F15E一系。F15E系列是很吃香的。 貴有貴的好處,打空戰厲害,對地轟炸也厲害,一架頂兩架,其實是很劃算的。買F15E的都是不差錢的主,在F15C、F15E兩款最貴的飛機里,再挑第一貴的F15E買。 韓國的F15K比日本的F15J先進很多。所以前些年拿到F15K以后,韓國著實膨脹了一陣子。但F15K確實不錯。殲20、殲16服役之前,敢喊亞洲第一。 先有的F15E雙重任務戰斗機,俄國跟著造了蘇30多用途戰斗機,以及后來中國的殲16,這些戰機都是既要保持很強的空戰能力,又要能轟炸,要求非常高。蘇30、殲16都便宜不了。蘇30也很吃香,十幾個國家買。多用途/雙重任務戰斗機,概念就很討喜。 按理講,如果重視程度相同,肯定是單座機打空戰最厲害,但既能空戰又能轟炸太香了,各國在雙座機上增加了重視程度,增加了研發成本,導致它空戰能力不比單座低,額外增加了轟炸能力。就像殲16對殲11...... 退一萬步講,F15E對F15C、蘇30V對蘇27、殲16對殲11,空戰能力即便是低,也是只低一點點。完全能打。蘇34之類的戰斗轟炸機面對F15C、蘇27、殲11差遠了。 F15E、蘇30、殲16都是實打實能和其他戰斗機打空戰的,甚至要求打贏。蘇34戰斗轟炸機肯定沒這實力,它上哪能跟戰斗機打空戰去?怎么講,F15E都不能算到戰斗轟炸機里。 但這又產生了新問題,F15E畢竟是30年前的飛機了,為什么說到現在,在非隱身機里面,它還能和殲16并列第一?
來源:強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