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輪式裝甲輸送車“飛旋鏢”
俄羅斯前國防部長簽署了將BTR-90裝甲輸送車裝備部隊的命令(2008年6月9日第324號令),但事情并未進展到國家國防訂貨階段。表面上的原因是BTR-90裝甲輸送車沒有設計供搭載士兵用的尾部艙門。從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觀點來看,這是一個有分量的理由。但是,在當前的局部沖突環境下,裝甲輸送車有尾部艙門但沒有車側艙門有可能導致全部搭載士兵的犧牲。
最終,以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和前陸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波斯尼科夫為代表的俄羅斯國防部拒絕采購BTR-90“幼苗-M”,盡管在研制方看來,時至今日該車的戰術技術性能(特別是裝備“矮岸”戰斗室的改進型)仍未落后于世界上最好的同類型車。這一決定使得多年的工作和數十億的盧布全都付之東流。而在當時BTR-90輪式裝甲輸送車已經擁有了巨大的外貿潛力。不僅其售價超過了1百萬美元,國外買家還要排隊購買,并且訂購數量不是幾輛,也不是幾十輛,而是數百輛。而俄羅斯不過為其武裝部隊的一個營購買了30輛車,而依靠出口,這個營的購車資金以及花費在“幼苗”和“幼苗-M”試驗設計工作上的所有資金都已回籠,而且還有很大的盈余。
早在2015年“飛旋鏢”出現在阿拉比諾閱兵場之前很久,俄羅斯國防部汽車與坦克裝甲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就有了研制新型輪式裝甲輸送車,確切地說是以中型通用輪式平臺為基礎的裝甲戰車車族的構想,并起草了最初的技術任務書。一開始這一被命名為“彈筒”的試驗設計工作被擱置了幾年,直到2009年才下達了啟動該項工作的正式命令。
這項未來輪式裝甲車的研制工作在總設計師亞歷山大·格里戈里耶維奇·馬夏金的領導之下進行,也正是這位設計師研制了BTR-80、BTR-80A、BTR-90、“水運人”和“虎”式輪式裝甲車,以及其他多種車型。根據技術任務書,新型車輛應該:具備高水平防護能力,包括防雷能力,這種高防護能力通過采用模塊化分區輔助防護而獲得;能夠采用不同的武器方案(全套武器系統);具備高機動性能,包括水上浮渡能力。與此前俄羅斯步兵裝備的輪式裝甲車輛相比,新型輪式裝甲車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可符合人機工程學地布置11人的戰斗編組;11人戰斗編組可經車尾坡道板式艙門安全上下車;實現了模塊化結構原理。
“彈筒”試驗設計工作的設計草案于2009年底完成并提交給了俄羅斯國家最高領導。但在此之后,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的要求,在積極學習了意大利依維柯公司的輪式裝甲車研制經驗的基礎上對技術任務書進行了補充和修改。例如,其中的一個新要求為安裝未來型可調液氣懸掛。但同時該試驗設計工作并未獲得追加撥款。實際上,研制方不得不對車輛重新進行核算并重新進行了設計。研制方在2010年3月17日面對俄羅斯國防部領導進行了修改后煥然一新的技術方案的答辯。同年秋季,該試驗設計工作被更名為“飛旋鏢”,至此技術任務書被最終確定。
“飛旋鏢”試驗設計工作的基本設計概念傾向在于:動力傳動艙前置的新型輪式戰車總體布置;搭載士兵符合人體工程學地布置在車體尾部;優化布置制式裝備和附加裝備;裝甲防護空間的最優化;采用模塊化分區輔助防護措施;采用模塊化結構原理。以通用輪式底盤為基礎的戰車,將由平臺本身和安裝于平臺之上的可決定該種車型用途和主要特性的各種裝備構成。
也就是說,在“彈筒”試驗設計工作完成初步草案設計后5年,VPK-7829“飛旋鏢”輪式裝甲車試驗車型就以K-17步兵戰車方案的形式編隊駛過紅場,而其首輛試驗樣車在初步草案設計完成后只用了3年半時間就問世了。與之相較的是,德國的“拳擊手”試驗樣車和法國的VBCI試驗樣車是在VBCI/GTK/MRAV國際合作計劃啟動后6年才問世的,而該國際合作計劃聯合了法國、德國和英國輪式裝甲裝備的研制人員,后來荷蘭的設計人員也加入了進來。盡管法國人后來離開了這一“技術聯盟”,但可以說,“拳擊手”和VBCI的研制集結了整個西歐最好的工程設計力量,而“飛旋鏢”只是俄羅斯軍事工業公司一家設計人員的研究成果。當然,還有一些生產武器系統、動力裝置、裝甲、防護裝置等的協作廠家參與了“飛旋鏢”的研制工作。而“飛旋鏢”試驗設計工作和西歐裝甲車輛的研制經費也是無法相比的。
“飛旋鏢”8×8通用中型輪式裝甲平臺可用作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以及俄羅斯武裝部隊各軍種作戰分隊、技術與后勤保障分隊的重量在25t以下的裝甲車族底盤。以“飛旋鏢”平臺為基礎的戰車應該將取代新編摩托化步兵部隊現役的BTR-80A、BTR-82A/AM車型,并且可保障裝備無法使用履帶式步兵戰車的新編高機動部隊。
來源:強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