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復產
普京曾說過:“外交抗議一百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機翼搖動一次”,可見俄羅斯相當重視戰略轟炸機的使用。2022年1月12日,俄羅斯首架復產的圖-160M在喀山航空制造聯合體的戈爾布諾夫機場成功首飛。這是第一架完全利用俄羅斯自產零件生產的圖-160M戰略轟炸機,也意味著俄羅斯將重新獲得生產圖-160M戰略轟炸機、擴充現有機隊規模的能力。
新造的圖-160M首飛成功
作為一款四十年前誕生的戰略轟炸機,圖-160已經算的上是老家伙了。但自打1982年首飛、1987年開始服役到1994年停產,也不過生產了35架,其中只有25架是擁有作戰能力的整機,剩余10架則是未能安裝發動機、航電設備的機體。
蘇聯解體時各個加盟成員國“分家產”,俄羅斯空軍只因為轟炸機的部署問題而獲得了6架,由于烏克蘭空軍無力負擔其圖-160的維護工作,于是在1999年向俄羅斯空軍移交了8架。當時俄羅斯并沒有放棄圖-160的生產,利用蘇聯時代遺留的機體等零部件自行組裝了2架,因為資金問題不得已放棄。隨后又在2003年墜毀一架,截止2010年,俄羅斯空軍保有1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
形單影只的圖-160被比利時空軍攔截
對于一支需要在西歐、遠東方向與美軍抗衡的戰略空軍來說,這一數字顯然并不多,所以俄羅斯空天軍希望能夠復產圖-160戰略轟炸機。拋開增加數量不說,1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若是無法擁有零件來源,也只能是退役拆解其中的某一架,以其身上的二手零部件來“拆東墻補西墻”,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俄羅斯空天軍決定集中大量的資源用于復產圖-160戰略轟炸機。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遲遲無法現身,想同時擁有超音速飛行、隱身和高達1.6萬公里的最大航程顯然并不現實。另一方面則是現有圖-22M3戰略轟炸機又因為載彈量較少而難以在大國對抗狀態下保有充足的威懾力,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又太少,圖-95戰略轟炸機則垂垂老矣,俄羅斯空天軍的空基核打擊能力又需要強化。
公開資料顯示,喀山航空制造聯合體早在2014年左右就開始為圖-160的復產進行準備,為此俄方聯合了國內頂級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對圖-160的生產線進行大規模的翻新改造,一直到2017年才將生產線全部修復完畢、調試成功,生產線得以正常運轉。同年,喀山航空制造聯合體利用蘇聯時代遺留的、生產編號0804號的圖-160機體基礎上安裝航電設備、發動機的首架圖-160M戰略轟炸機成功組裝下線,并在翌年1月底試飛,喀山航空制造聯合體終于邁出了復產的第一步。2020年2月,俄羅斯圖波列夫公司宣布,在現有圖-160基礎上升級圖-160M順利實現首飛,經過了這兩架戰略轟炸機的組裝、升級“練手”后,喀山航空制造聯合體終于具備復產圖-160的能力。
圖-160戰略轟炸機生產線
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產資料因為蘇聯解體時的混亂而導致大部分丟失,沒有了技術資料的支持實在難以短時間內實現生產。生產線也早已經關停拆解,重新組裝生產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次,制造圖-160機身所需的大型鈦合金電子束焊裝置、鈦合金鍛件退火設備等因為蘇聯解體后長時間未使用,也因為老化等原因故障,處于“動彈不得”的狀態需要修復。最關鍵的NK-32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復產交給了庫茲涅佐夫集團,該集團雖然擁有著豐富的發動機生產經驗,但該型發動機仍然需要根據蘇聯時代留下的部分技術文件資料進行“考古”,才得以還原其生產流程。然而,以發動機舉例,NK-32渦扇發動機的技術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逾40年。庫茲涅佐夫集團必須對其進行增加發動機電子控制模塊、重新設計燃燒室等等技術改進,才不至于令一款在2022年成功首飛的戰略轟炸機仍然使用著停留上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的發動機。
一架戰略轟炸機內部包含數以萬計的零部件,需要一件一件地尋找出圖紙或是測繪,再招標由下游工廠生產。下游工廠也需要根據實際條件限制來組裝新的生產線,才能生產這類子系統。上游的組裝廠也好不到哪去,一方面需要組裝、調整已經拆除多年的生產線,還需要采購已經缺失的機械設備。另一方面也需要評測下游工廠生產的子系統能否應用在飛機的復產工作上。
原本繁忙的F-22A生產線
近年來,美國空軍也因為F-35A戰斗機的空戰性能不佳而討論復產F-22A的可能性,并希望能夠在復產F-22A時對其航電設備、數據鏈系統升級,并加裝光電綜合探測系統等因為設計年代問題而缺失的設備,令其性能達到F-35A的水平,從而令美國空軍重新追回五代機空戰的優勢。F-22A的生產線早在2011年就被關閉、拆除。所有設備以及大量的零部件、原始設計圖紙被封存在加州的塞拉陸軍倉庫,技術準備層面等條件要較俄軍重新復產圖-160成熟得多,因此說美軍若要復產F-22A只是資金和時間問題。
按照美軍的估算,恢復生產線至少需要500億美元甚至以上。最初的準備就包括重新組裝生產線、培訓專業工人,這就需要至少100億美元;后續生產工作中的材料供應、加工、設備翻新、子系統評估測試以及制造環節,同樣需要逾100億美元。可見復產F-22A的準備工作需要耗費極大量資金。500億美元已經接近美國空軍在2020年度軍費的三分之一,復產后的F-22A采購價也將達到現有F-35A的數倍有余,至少需要上千架的生產訂單才能將生產線的組裝成本平攤降至F-35A剛生產的水平,因此難以被推動。
來源:強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