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2021-09-30
韋克威科技
飛翔在臺灣上空的解放軍戰斗機群
9月23日,臺灣防務部門接連發布2份軍情通報稱,當天兩批共計24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臺灣島西南、東南空域。

其中上午,12架次殲-16戰斗機、2架次運-8 反潛機、2架次轟-6轟炸機、1架次運-8遠干機、2架次殲-11戰斗機,共19架次;下午,2架次殲-16戰斗機、1架次空警-500預警機、2架次殲-11戰斗機,共5架次。
其中,運-8遠干機伴隨著二架運-8反潛機和二架轟-6轟炸機,采鉗形方式繞飛臺灣東南海域,在臺灣防空識別區內外進行擦邊球飛行。對臺威懾較大的殲-16一天合計14架次。
從目前來看,殲-16戰斗機在臺海空域的出動頻率僅次于空潛-200反潛巡邏機,同時成為固定翼噴氣式戰斗機中出動頻率最高的一款。 軍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對臺作戰,殲-16將扮演主攻角色,目前臺空軍尚未擁有足以和殲-16對抗的戰機能量。解放軍部隊多次公布消息顯示,來自解放區東部戰區“杜鳳瑞英雄部隊”的殲-16戰斗機曾掛載空空導彈實彈,對外軍軍機進行警告驅離,其中就包括了來自美國的P-8A反潛巡邏機。 殲-16戰斗機通常會以空優模式進行掛載,其中包括兩枚霹靂-10空空導彈和兩枚霹靂-15空空導彈。 這些空空導彈均為國產制造并且實力相當強悍,首先霹靂-15在射程上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的AIM-120空空導彈,而霹靂-10導彈一旦完成鎖定,目標飛機毫無逃逸機會。 另外,有臺媒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9月23日清晨3時,有解放軍導彈護衛艦出現在花蓮縣東方40海里往南航行,分析進入巴士海峽;24日清晨3時許,再次發現解放軍導彈護衛艦出現在綠島東方116海里處,至上午已脫離臺軍監控范圍。據統計,9月23日這一天的24架次,是2021年以來規模第三大的解放軍大機群入 臺灣“西南空域”,此前規模最大的2次分別為6月15日的28架次,以及4月12日的25架次。 6月15日,解放軍出動28架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同時在臺灣南、東南、西南三個方向進行演練。這創下解放軍軍機單日進入臺西南防空識別區最多數量紀錄。 此次繞臺軍機共有6種機型,包括殲-16戰機14架次、殲-11戰機6架次、轟-6K戰機4架次、空警-500預警機2架次、運-8反潛機1架次和運-8遠干機1架次,其中運-8反潛機、殲-16和轟-6K戰機的組合搭配是攻擊編隊,且繞經半個臺灣空域”。 北京時間4月12日晚間,有高達25架解放軍軍機,于臺灣西南空域進行實戰演練等飛行姿態。此次25架軍機中,殲-16型戰機總共出動14架,分二個區域進行飛行,并且穿越臺海中線南端以東。 消息人士根據公開的航跡圖、廣播驅離無線電溢波與衛星影像資訊等研判,4月12日一整天,臺灣于東北空域與西南空域被解放軍軍機雙面包夾,態勢緊張。且萬噸大驅南昌號(中國055型驅逐艦首艦,舷號101)當時也剛剛經由臺灣海峽中線以西北返。 另外,臺灣空軍6月17日發布解放軍軍機動態稱,一架運-8遠干機、2架殲-16戰機和4架殲-7戰機當天上午進入臺西南空域。根據臺軍的公開紀錄,此次是殲-7首次現身,引發島內諸多解讀。 殲-7是中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斗機,大量裝備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要用于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于典型的第二代戰斗機。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 。 臺退役空軍中將張延廷曾稱,大陸各機型輪流上陣,快慢、新舊、高低搭配,是要多空層多方向對臺灣傳遞信息。不僅派出殲-16等較新型戰機,還派出殲-7這樣的第二代機型,表明解放軍不怕臺方的第四代戰機,也是傳達對于電子戰信心在握的意思——若臺方用導彈攻擊,解放軍就會用電子戰還擊。 另外,轟-6K與運-8反潛機近期高頻率出現在臺灣東南海域,航跡跨輻相當大,顯示解放軍自信即使沒有殲-16等主力戰機伴飛,轟-6K和運-8反潛機依舊可以在運-8G遠干機的護衛下完成戰術任務,不懼臺軍的防空導彈追蹤。 和釣魚島巡視常態化的手法類似,解放軍軍機繞臺近年已成臺灣新日常。自2015年起,解放軍開始有軍機繞臺訓練。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大陸軍機和軍艦開始頻繁沖出“第一島鏈”來往西太平洋,更派出轟炸機及各型電子偵察機、戰機進行“逆時針”“順時針”的繞臺行動。 2019年9月16日起,臺灣防務部門通過全球信息網實時軍事動態專區及官方推特,主動對外發布解放軍軍機、軍艦進入臺防空識別區的信息。 根據統計,2020年一年,解放軍軍機繞臺西南空域達380余架次。另據臺軍方公布,2021年解放軍軍機已累計進入臺灣空域159天494架次,9月已達91架次。 有觀點認為,解放軍軍機和軍艦繞臺的原因,一方面是向美國與日本顯示大陸逐漸具有反干預能力,使得美日未來要軍事介入臺海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則是隨著軍力發展與海洋意識升高,大陸軍隊從陸地走向海洋的必然表現。也有觀點認為,大陸是為設置南海防空識別區而鋪陳,目前解放軍去臺海方向的戰機實際上距離南海方向并不遠。 就近期而言,目前的中國周邊,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70)編隊正在菲律賓海一帶,之前配合美國阿富汗撤軍的“里根”號(USS Ronald Reagan)航母編隊重新返回印太水域。 也就是說目前,在印太任務區內有兩艘美國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加上之前在關島一帶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航母打擊群,在亞太目前有三個航母打擊群,中國軍方加強對周邊相關海空域的巡航與偵察成為必然。 不管目的如何,多種動向代表解放軍戰斗機已經有能力在遠離大陸東南沿海基地的空域,為遠征打擊機群的轟炸機與反潛機護航。
來源:國科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