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H再次亮相
2月8日,央視《軍事頻道》報道了海軍航空兵開展的一場飛行訓練。據報道,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組織了一場飛行訓練,這一飛行訓練包括了空戰,攻防,超低空突擊等科目,這也是一場貼近實戰的軍演訓練,為部隊執行戰備訓練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本次訓練任務主角是海航的殲-11BH戰機,殲-11BH戰斗機是海軍的專用版本,戰機進行了一些改進以適應海上濕度大、鹽分高的特殊環境,采用了國產的航電系統與武器系統、玻璃化座艙,換裝國產多普勒雷達,并使用更加先進的電傳操控系統。
資深的軍迷應該記得在2014年,海航的殲-11BH在攔截美國P-8A反潛巡邏機的過程中,還做了一個漂亮的“滾桶”動作。事情還要從2014年8月18日說起,那天美軍一架P-8A偵察機賊溜溜的抵近中國領海執行偵查任務,這款美軍最先進的偵察機可以偵測對手潛艇活動以及電子信號等重要情報,中國對此當然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派出了殲-11BH前往攔截驅逐P-8A。
根據美軍描述,這架殲-11BH在接近P-8A偵察機后,不但進行了各種攔截飛行舉動,還做出一個十分具有“威脅性”的動作:它從P-8A的一側,越過其頭頂,翻了個跟頭到了另一側,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戰斗機“滾桶”機動,這可把P-8A機組成員嚇得夠嗆,據后來美軍“控訴”,相距最近時兩機機翼距離僅有6米,偵察機里的人不但能清楚看到飛機編號-24,就連飛行員藍色頭盔以及機翼下掛載的導彈都一清二楚,最后P-8A偵察機灰溜溜的飛走了,而這架編號為24的殲-11BH后來被稱為“護國明星”。
但殲-11BH的優點和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在優點方面:該機作戰半徑大、航程遠、載彈量高,內油大,是一款非常適合執行遠海制空任務的主力戰斗機,在制空方面性能極其優秀;缺點方面:該機的用途單一,由于該機的火控雷達是老舊的平板縫隙雷達,并不具備對地對海方面的精確打擊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在各類圖片中看到殲-11BH戰機即使能夠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也只是掛載普通炸彈和火箭彈,不具備掛載精確制導彈藥能力,使其多用途作戰方面受到嚴重限制。在殲-11BH剛剛進入海航部隊服役時,中國的戰機研制能力仍處于積累階段,因此在殲-11BH方面更多是一種保守設計。當時的南海艦隊非常缺乏先進的制空戰斗機掩護艦隊作戰,只有落后的殲8II和飛豹戰機,因此重點解決制空能力,再想辦法解決對海對地攻擊能力便成了頭等大事。在殲-11BH進入海航服役之后,部隊形成了一套高效協調的配合戰術。由殲-11BH戰機負責爭奪制空權,并掩護飛豹戰機和轟6M/J轟炸機執行攻擊任務;由飛豹戰機和轟6M/J轟炸機專心致志執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兩者相輔相成。
除此之外,空軍部隊也在此亮相了,白色機頭的殲-11B戰斗機,殲-11戰斗機大多為黑色機頭雷達罩,而更換為白色的機頭雷達罩并不是簡單的涂裝改變,而是其內部的雷達改變。2019年年底,這種稱為“白頭”殲-11B”的改進型戰機在紀念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報道中首次公開亮相,隨后幾年時間里,也曾零星出現在各類公開的軍事報道之中。外界猜測這些“白頭”殲-11B主要是在殲-11B基礎上進行改裝,核心變化是升級為殲-16的同款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兼容了射程驚人的PL-15空空導彈。相比于原先裝備的多普勒雷達,換裝了有源相控陣的殲-11基本達到三代半戰機的水平,不僅看得遠、看得廣、戰場感知能力強,其抗干擾能力也邁上了新水平,這都將成為其超視距空戰中的制勝密碼。
來源:強國軍事